航展“高光时刻”的科技启示(人民时评)
科技创新,是推动航空航天事业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研发与应用是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
雄鹰竞逐长空,飞出航空航天市场的新的高度;国之重器云集,彰显守护万家灯火的雄厚实力。不久前,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市举行,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交易额达2856亿元。
航空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不仅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可普遍的应用于电子信息、资源勘探、新能源等领域,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本届航展上,彰显技术实力的国产客机C909与C919收获新订单;颇受关注的国产低空载人飞行器,引来不少海外客商乘坐体验;飞机地面燃油交输系统正式展出,经实践验证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资源消耗……蕴含着硬核科技的中国制造,擦亮我国航空航天的“金名片”,在全球创造新商机、赢得新市场,为我们大家带来深刻启示。
科技创新,是推动航空航天事业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自主研发的AEF1200发动机首次展出,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月壤样品首次向国内公众展出,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模型展出……本届航展首发首秀了一批自主研发的“高精尖”装备,全方位展示了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创新成果。从实践看,只有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断的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经济动力活力潜力。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和应用需求,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加快推进整机、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关键技术升级,才能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蒸蒸日上打下坚实基础。
研发与应用是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为依托,应用场景越多元,创新动力越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越提升,应用前景越广阔,产业规模也越可期。以低空经济为例,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打造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既培育了低空消费新动能,也推动低空航空器技术持续升级跃迁。强化政策引领,重视市场培育,推动产业向新、发展提质,大有可为。
实现航空航天事业大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方法。通过扩大海外“朋友圈”,加强交流、合作与共享,我们也可以了解国际领先水平,借鉴吸收先进经验。本届航展吸引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展商数量由上届的78家增至159家,中国航展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加强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抚今追昔,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国产大飞机到低空无人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虽然起步晚、底子差,却一路披荆斩棘,不断跃升腾飞,这离不开一代代航空航天人的不懈努力、艰辛付出。弘扬科学家精神,面对“卡脖子”问题迎难而上,在反复试验求索中勤恳耕耘,这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成功经验,也是当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
探索星辰大海,惟靠奋楫扬帆。从中国航展的“高光时刻”出发,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奋进,我们尤应逐步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让航空航天事业飞向新高度、拥抱新未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上一篇: 高光时刻!华方信斩获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智能装备企业奖
下一篇: 搜了集团年终盘点!见证链经济的高光时间